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案》(第14号)答复

发布时间:2025-06-30

【字号:

分享:

潘美辰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营口市工业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升创新、供给、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为着力点,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有效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已开展的工作及取得成效

1.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以项目为抓手带动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可持续经济增长。2024年,组织企业申报、筛选编制了《2024年营口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确定55户企业申报的152个项目。其中,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77项,关键产业技术研发项目37项,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攻关项目30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5项,重点领域中试验证项目3项;经省工信厅审定,我市有12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计划目录,入选项目数量创历年新高,位列沈阳(165个)之后居全省第二位。今年,组织企业申报、筛选编制下达了《2025年营口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确定61户企业申报的156个项目。其中,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82项,关键产业技术研发项目37项,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攻关项目36项,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项目1项。

2.持续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每年向省推荐企业技术中心,对申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考察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情况,明确企业创新发展方向,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对申报材料进行面对面辅导,提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材料申报质量,力争从源头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今年,从现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择优推荐营口佳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营口濮耐镁质材料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申报2025年(第二十八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十四五”以来,我市新晋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户、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1户。

3.加强创新人才、项目等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和重大新产品开发产业化项目,组织康辉新材料、世纪电子、风光新材料3户企业申报了2024年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东盛塑业申报了重大新产品开发产业化项目。其中,康辉新材料、世纪电子、东盛塑业均通过专家答辩及现场核查,获得省级资金支持。二是组织企业线上申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为贯彻落实中央、省相关经济工作要求,全面落实惠企政策,通过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我局在做好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宣传的同时,积极组织全市有效期内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网上进行申报,确保政策“应享尽享”,2024年度,我局作为市级主管部门,共审批通过了160户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三是积极推进落实高层次人才奖励等政策落地见效。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有效推动我市创新性人才战略深入实施,努力营造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材的良好环境。分批次组织辽宁东盛塑业有限公司、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申报辽宁省“兴辽英才”产业高端人才项目,并积极争取相应资金奖励;向省工信厅推荐高层次人才2人,创新企业家3人、先进制造技术人才1人、先进基础工艺人才3人,全国工信系统劳动模范2人;向市委组织部推荐征集“博士沈阳行”2家企业,拟聘博士10余名。

4.大力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链网融合综合应用平台,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2020年,东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析二级节点和全国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相继在我市上线运行。目前,我市已建成上线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接入企业数、标识注册量、标识解析量均居全省前列。“星火·链网”(营口)骨干节点注册企业630户,子链数2个。营口自贸区工业互联网园区数字赋能中心已建成,获评“2023年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2024年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基地”、“2024年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体验中心”。

5.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相关试点示范。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我市加快重点企业示范先行,全面摸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协同服务商专家对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业“把脉问诊”,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2024年,新增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1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5G工厂试点示范3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8个、数字化标杆企业1家。

6.加快省级企业创新产品开发。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工业品牌培育,按照省工业厅、省财政厅工作要求,聚焦“专精特新”主导产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以及一批企业自主研发、取得市场业绩、能够代表辽宁工业产品最高水平的创新产品,推荐企业申报省级企业创新产品,我市31个产品列入《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2024版)》;开展《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2025版)》申报工作,共组织申报创新产品32个。

7.鼓励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入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库,积极挖掘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入库培育。持续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力度,靠前服务、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分层分类分级指导和精准培育,帮助更多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有效期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全省排名第5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7家,全省排名第4位;创新型中小企业275家,全省排名第4位。

8.不断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水平。促进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数字化平台,强化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钢铁、装备、石油化工等产业链发展水平。卡维特(营口)精密机电工业有限公司通用型全自动单工位多功能的智能辅助驾驶标定系统等5家企业创新产品入选2024年度辽宁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累计入选数量13项、位居全省第三位。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持续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聚焦钢铁、石化、镁、装备等领域,推动资源型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提高高端装备占比,加快创新要素与产业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依托重点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实效,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2.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驱动力,加速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核心竞争力。组织实施2025年度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个,推进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谋划力度。

3.紧盯优质创新企业培育。培育更多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企业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提高核心竞争力,向高端价值链发展,帮助更多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推动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激励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发挥品牌赋值作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

4.推动数字技术和制造业创新融合。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持续丰富拓展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应用场景,谋划实施更多工业互联网项目。继续推动数字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争创2025年辽宁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联系人:王韵滋 电话:2919047


                                                                          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20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