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提案》(第96号)答复

发布时间:2025-06-30

【字号:

分享:

致公党营口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以下简称先导区)是发挥“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设施、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优势,紧密服务地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具有区域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市省级先导区累计达到3个,居全省第二位。具体工作如下:

一、培育建设省级先导区情况

1.营口自贸区工业互联网园区。项目总投资5.5亿元,重点建设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外综服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东北亚协同共享等六个应用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道路货物运输行业二级节点,打造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中心,全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进入推广应用阶段。5月份,李乐成省长、张立林副省长调研时,对赋能中心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2.“中国镁都”菱镁产业总部经济园。项目总投资9.5亿元,已完成投资2.5亿元,园区已入驻域外企业56家。东北亚镁耐火材料行业二级节点已建设完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东镁交易公司镁质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投入运营,正在推进数字化平台系统建设。现公司新交易系统已获批上线,已有289家交易商企业正式入驻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额35亿元。

3.仙人岛能源化工智慧园区。仙人岛能源化工智慧园区项目一期——环保与安全监控预警应急一体化平台已建设完成,包括园区综合一张图、综合预警报警、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应急、智慧消防等平台功能已上云并进入测试阶段,10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站和一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二期规划。

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底座

1.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8月,东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营口上线运行。目前,营口市已建成上线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装备制造、耐火材料、快速消费品、农产品、道路货物运输、港口仓储物流等多个行业,累计接入企业、标识注册量、标识解析量均居全省前三。

2.推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11月,全国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营口上线运行。基于“星火·链网”开展共管共治的标识注册、标识解析以及标识数据共享等系列服务,促进数据和资产上链。目前,“星火·链网”(营口)骨干节点已应用于工业、农业、电力相关领域,注册企业、子链数全省领先。

3.培育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和全产业链的连接,实现对海量终端、资源、数据以及主体进行汇聚集成与优化配置,形成社会化的协同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助力构建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生态。目前,全市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达到5个,总数全省第三位。

三、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1.打造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我市累计打造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173个,其中,国家级27项,包括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及典型案例7个,智能制造应用场景4个,绿色工厂16个;省级146项,包括产业大脑1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5G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40个,绿色工厂35个,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61个等,获评试点示范数量仅次于沈阳、大连,居全省第3位。同时,坚持从财税支持、融资促进、公共服务、人才引进、融通创新等方面,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积极争取对上资金。帮助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在争取省专项资金方面,推荐石钢京诚中试基地项目环保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等44个项目获评2024年“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专项资金;在争取市专项资金方面,共为符合条件的27个项目申请2024年“两个健康”工业企业数字化建设方向政策支持。全年累计争取到专项资金1.2亿元,总额位居全省第二位,已全部拨付相关企业,缓解企业“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

3.搭建转型交流平台。根据企业具体需求,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组织营口自贸发展、新山鹰报警等6家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示范企业和平台服务企业亮相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展示营口企业数字化风采;连续两年承办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总结全省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取得的成绩,并分享营口数字化转型经验;组织营口风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参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活动;组织营口渤海米业有限公司、辽宁晟华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营口福斯油品有限公司等8户企业参加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交流会,围绕行业数字赋能、工业互联网、数据分析优化、人工智能等方面建言献策。

4.近年来,市工信局强化校地衔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供需无缝对接,化解企业人才短缺难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营口理工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等域内高校在相关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使校企供需同频共振,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化解企业用工难,补齐工业人才短板。2025年1月13日,营口市工信局组织召开政行校企人才供需对接座谈会。4家参会企业2025年计划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并达成三方面共识。一是建立政行企校深度合作交流机制,共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二是立足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供需,破除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壁垒屏障;三是依托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上岗就能上手,实现互利共赢。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加快推动营口自贸区、“中国镁都”菱镁产业总部经济园、仙人岛经济开发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进集群,赋能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引导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制造业数字化建设方向试点示范和应用场景,组织企业做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等工作;强化工业5G专网部署、生产现场改造、应用模式创新。提升工业园区“5G+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水平,加快重点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带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钟春野(电话:)2919369


                                                                          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28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