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营口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生物降解全产业链建设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生物降解全产业链建设的基础
一是区位基础。营口区位优势明显,水路、公路、铁路运输便捷,营口港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利用港口优势和我市综合保税区免税政策,可为企业节省成本。
二是产业基础。我市包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在自贸区、鲅鱼圈区、盖州市。全市共有塑料包装企业500多户,规上企业14户。2022年规上塑料包装产业工业产值达18.7亿元;主要产品初级形态塑料产量达35.7万吨,塑料薄膜产量29万吨。上游重点企业主要有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合成树脂、助剂和生物降解环保材料等;中下游企业主要有辽宁东盛集团、营口宏荣塑料加工有限公司、营口永胜降解塑料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各种新型复合包装材料、功能性包装产品等,其中塑料袋产品在东北市场占有率达到80%,部分产品还销往美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
三是技术基础。目前我市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研发PBS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配方,辽宁东盛集团长期研发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我市现已具备利用两种可降解材料,有效供应性能优异、成本低、满足环保需求的生物降解材料的技术基础。
二、发展思路及主要工作
按照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形成上中下游、大中小型企业优势互补,产业产品链式发展,将生物降解塑料包装业打造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
1.建立健全相关政策
“十四五”期间,我市已将生产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列入《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发改委编制了《营口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营口市“生物基新材料及绿色包装产业集群”,发展生物基可降解新型材料;市科技局起草了《营口市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创新型产业集群(2021—2023)发展规划》《营口市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创新提升行动方案》等有针对性的方案规划,明确打造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发展高地的定位,加快推进营口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创新发展。
2.支持创新平台和项目建设
一是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辽宁东盛生物降解材料中试基地、辽宁康辉PBT/BOPET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辽宁东盛生物基包装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已经组建完毕,开展生物降解材料产业理论研究及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二是支持推进重点项目。组织开展产业形势分析,对生物降解重点项目进行月调度、季分析,推动项目建设形成有效投资,以行业重点企业为依托,打造可降解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3.3万吨PBAT、PBS可降解塑料项目,辽宁东盛集团“年产2万吨高阻隔多层共挤功能性薄膜及生物降解改性材料一期2万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项目于2020年底正式达产。截至目前,东盛塑业年产4.3万吨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及生物基全降解包装制品生产建设项目全部进入试生产阶段。
3.组建“政产学研”联盟
以产业链重点企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的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为载体,实现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实际合作,突破技术瓶颈,有效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盟主组建的“辽宁康辉石化新材料产学研联盟”、营口东盛实业有限公司为盟主组建的“辽宁东盛农产品保鲜材料与技术产学研联盟”获批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备案;“生物基包装材料产学研联盟”“辽宁康辉石化新材料产学研联盟”“辽宁东盛农产品保鲜材料与技术产学研联盟”在省科技厅备案;“营口市永胜生物降解塑料与绿色农业产学研联盟”等6个产学研联盟在市科技局备案,形成科技、产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研发的良好局面。
4.激活产业链创新模式
一是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市科技局组织实施了“生物质基全降解绿色包装制造技术”等3个省“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了“高性能PBS生物降解树脂的研发及应用”等4个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组织实施了“高生物质含量生物基复合材料”项目,引导企业在生物降解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上述科技项目共获得资金支持1400万元。
二是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沈阳化工大学开展“基于分子设计的高性能生物降解材料PBAT-X合成关键技术”、辽宁东盛塑业有限公司“全降解高阻隔保鲜包装膜的研制及产业化应用”、辽宁金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的“物流包装用全降解塑料材料的攻关”、组织宝源塑料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生物降解包装膜及注塑类制品生产应用示范”、组织营口隆胜实业有限公司开展“高降解生物质基塑料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等课题研发活动,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深入实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加快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着力打造一批研发能力强、制造水平高、产品质量优的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全市生物降解材料领域已经培育出雏鹰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瞪羚企业2家。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市要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契机,围绕生物降解全产业链发展布局谋篇,培育优质企业和品牌,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资源循环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一是构建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我市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创新产业集群已纳入科技部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是全省唯一获批纳入试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从产业调整、技术研发等方面建设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体系,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企业,快速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生态安全、绿色低碳的工艺体系,促进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创新发展。
二是强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由政府规划,支持组建由产业链重点企业牵头,营口理工学院、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省能源所等科研院所参与的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科研平台建设,以营口理工学院为技术孵化基地,有效支撑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协同发展。
三是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大力推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技术链中的重要环节,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性扶持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大力引进领军人才、高精尖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空间,打造生物降解领域专业人才聚集高地。
五是推动组建联盟体系。发挥东盛集团、隆胜实业、永胜降解等本土龙头企业的作用,招引生物可降解材料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建设新型生物降解材料示范区,建立生态安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联盟体系,形成分工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自主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提高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的耦合共生程度,围绕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初步打造形成生物降解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依托自贸区和综保区对外开放窗口的优势,畅通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保障我市生物降解全产业链建设有序推进。
联系人:丁福江 电话:2919055
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