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关于推进塑料包装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我市新的支柱产业》(第1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6-13

【字号:

分享:

民进营口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塑料包装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我市新的支柱产业》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现状

我市现有塑料产业市场主体1748户,其中规上企业19户。塑料袋产品在东北市场占有率达80%,部分产品销往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我市塑料产业市场主体地域分布集中化明显,全市市场主体中有近70%坐落于鲅鱼圈区芦屯镇。芦屯镇塑料产业已有40年发展历史,现有各类塑料产业市场主体87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户,塑料产业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

当前,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的研发生产是当务之急,完善产业链的难度,主要集中在上游,应围绕“龙头+配套”形式推进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通过强链延链、建链补链,引进产业链供应链关联企业,提高产业本地配套率。目前,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3万吨PBS项目,已研发PBS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生产配方,两种可降解材料的发展,更能促进下游企业产品研发,最终研制出性能优异、降解周期可控、成本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助剂及改性材料方面,以东盛集团、大正材料、泽成科技、鸿源塑料为代表,营口拥有相关配套企业30家,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我市塑料包装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经过多年发展,塑料包装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但高端、专业和复合型人才仍然十分紧缺。随着国家限塑令的发布与环保政策的收紧,我市塑料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二是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塑料粒子等石化产品。原油价格波动性较大且传递性强,合成树脂价格受原油价格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塑料包装产品的成本和销售价格,加大了塑料包装供应商对企业成本及库存控制的难度。

三是行业竞争不规范。目前,塑料包装行业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生产规模有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中小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可能存在不规范竞争,依靠价格战来争夺市场,对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是产业集聚度低。塑料产业一度是鲅鱼圈区芦屯镇的主导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该区域塑料产业总体发展面临企业设备落后、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环保指标不达标、部分企业还以村屯小作坊经营模式存在等问题,制约了塑料包装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工作举措

(一)具体工作方面

一是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目前,生产可降解塑料的龙头企业主要以发展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东盛集团和发展石油基可降解材料的恒力集团营口康辉石化公司为主。辽宁东盛的“年产2万吨高阻隔多层共挤功能性薄膜及2万吨可降解生物基材料/制品”项目已正式达产。降解材料制品在快递包装、日用消费品、农业膜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国家政策出台,可降解材料必将取代传统塑料,这也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二是推行绿色设计理念。“十四五”期间,我市可将“生物基可降解包装材料”作为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军民融合促进的产业体系,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强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打造全产业链,技术对接、行业交流等活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三是推动中下游产业规模提升。我市塑料包装行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早在2006年,鲅鱼圈芦屯镇就实现了产业相对集聚。 “十四五”期间,引导传统塑料制品企业主动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鼓励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培育一批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支持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基、全生物降解等替代产品的补链和扩能项目建设,推动东盛集团和营口康辉石化公司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建设,实现我市塑料行业跨越式发展。

(二)政策支持方面

一是加强对可降解新材料项目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省做好“三篇大文章”活动配套政策给予专项资金,助力我市塑料包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建议在食品包装材料、地膜等领域开展生物基新材料示范应用,扩展应用范围,鼓励政府采购时,优先考虑生物基新材料制品。近两年来,随着“禁塑”政策出台,聚乳酸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未来使用聚乳酸和乙烯石油基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必将成为绿色朝阳行业。

二是加强产业发展政策引导。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对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绿色包装的研发生产以及专业化智能投放运营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可降解塑料材料和制品产业化示范项目,强化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优先支持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扩能项目列入省、市、区重点项目和省重大产业项目。

(三)相关保障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塑料制品禁限目录和绿色设计导则,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探索建立塑料原材料与制成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再生塑料、可降解塑料材料与产品的分级质控和标识制度,对包装问题突出的商品开展包装适宜度分级评价和差别化管理。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制度体系建设,对部分塑料产品率先推广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探索制定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绿色管理和评价标准以及快递业绿色包装地方标准。探索实施企业法人守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失信记录。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塑料污染治理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强化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替代材料和产品性能。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研究评价。加强江河湖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防治技术和政策等研究,开展生态环境影响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以降解安全可控性、规模化应用经济性等为重点,开展可降解地膜等技术验证和产品遴选。


联系人:丁福江       电话:0417-2919055



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