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博物馆通过大量收集史料,进行调查研究,以丰富的馆藏为基础,精心设计推出了《方寸印记——营口百年火柴工业及馆藏火花艺术展》,展览分为《营口百年火柴工业》《营口火花》《国内火花》《外国火花》四个部分,共展出火花珍品3000余枚,设计手稿原件近百张,火柴成品200余盒,展示了营口百年火柴工业的辉煌历史以及火花艺术的独特魅力。
自8月27日起展出,将持续至9月12日。
据了解,民国初期,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中国民族资本家立志实业救国,克服重重困难,在营口创办了关东火柴公司(1913年)、三明火柴公司(1919年)、甡甡火柴公司(1922年),成为东北民族火柴工业的先驱。解放后的国营营口火柴厂,曾经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火柴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营口火柴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研发新产品,多次在全国获奖,是营口国营企业中的佼佼者。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打火器具的普及,火柴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火柴盒的商标贴画(火花),成为珍贵的收藏品。
1983年,营口市博物馆(当时馆址位于楞严寺内)举办了营口火花专题展,这是营口火花第一次以艺术品的角度公开展出,使人们对火花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营口火花的专题片,编入1985年《祖国新貌》专辑,在全国影院放映。